从《游戏结束:长征》到《长征:重启》

1994年,冯梦波创作了油画系列《游戏结束:长征》,将任天堂的横版马里奥改造成满是政治波普符号的长征。这个创意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,它不仅展现了冯梦波对历史的深刻理解,更体现了他将游戏与艺术相结合的独到见解。
冯梦波并没有满足于此。2009年,他借助成熟的技术支持,将《游戏结束:长征》转化成二维游戏《长征:重启》。在这个游戏中,玩家化身为一个像素化的红军小战士,一路过关斩将,运用手中的游戏手柄向敌人投掷可口可乐罐子。这个创意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游戏与艺术关系的思考。
互动装置:让游戏成为艺术

冯梦波的作品不仅仅是游戏,更是互动装置。在纽约现代艺术馆(MOMA)展出的《重启:长征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在这个作品中,玩家可以在三米高的巨幕前,手持游戏手柄跟外国玩家抢夺铁索桥,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。
此外,冯梦波还创作了《真人快打》等互动装置,将艺术家及其亲朋好友作为主角,通过激烈的搏击体现出丰富的个性和幽默感。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在游戏中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,更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了艺术的温度。
从红白机到VR,冯梦波的艺术之旅
冯梦波的艺术之旅始于上世纪80年代,当时他接触到了任天堂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—红白机。从那时起,电子游戏就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。
1996年,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互动艺术作品的《私人照相簿》诞生,冯梦波选取了家族1920年代以来拍摄的旧照片,辅以童年时期的书籍、电影镜头和音乐,在私人化的外壳中展露着中国家庭的时代变迁。
进入21世纪,冯梦波的作品开始融入更多科技元素。他的全息影像游戏《真人快打》与全世界第一款电子游戏乓(Pong)、史上最赚钱的游戏厅游戏吃豆人等共同构建出电子游戏的历史线索。
冯梦波:一个将游戏玩成艺术的人
冯梦波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当代艺术家,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他用游戏讲述历史,用艺术唤醒记忆,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感受现实的温度。
从红白机到VR,从《游戏结束:长征》到《真人快打》,冯梦波用他的作品诠释了游戏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他的艺术之旅还在继续,让我们一起期待他未来更多的精彩作品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