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音乐游戏教案: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

设计意图:

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;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;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、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、摇头晃脑起来,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,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,对音乐是好奇的。因此,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,设立音乐区角,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。
活动目标:

1. 培养幼儿节奏感,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。
2. 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,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。
3. 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。
活动准备:
1. 音乐图谱一张(小熊的脚印、荷花、小白兔、青蛙)
2. 乐器若干:双响棒子5个、圆舞板5个、响铃5个、铃鼓5个、玩具熊一只
活动过程:
一、熟悉乐曲
1. 师生互动,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熊,引入故事情境。
2. 播放音乐,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敲击。
二、乐器探索
1. 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打击乐器,并尝试使用。
2. 鼓励幼儿自由组合,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。
三、合作游戏
1. 将幼儿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种乐器。
2. 播放音乐,让幼儿在音乐中合作完成打击乐合奏。
四、与反思
1. 引导幼儿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。
2. 活动目标,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音乐。
二、音乐游戏教案:《袋鼠妈妈》
设计意图:
《袋鼠妈妈》是一首表达母子之间相亲相爱的歌曲,歌曲节奏轻快,孩子们非常感兴趣,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。纲要中指出:幼儿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、创造能力,而且在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合作、分享、交往力等方面的发展。
活动目标:
1. 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,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。
2. 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,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。
活动准备:
1. 活动前熟悉歌曲内容,幼儿事先围成一个大圆圈。
2. 歌曲《袋鼠妈妈》、袋鼠妈妈头饰、大灰狼头饰、大灰狼音乐
活动过程:
一、导入
请1名老师扮演袋鼠妈妈跳入场地。
二、袋鼠妈妈找宝宝
1. 谁来了呀?袋鼠妈妈是怎么走路的?谁来学一学?我们一起来学一学。
2. 引导幼儿双手手臂弯曲放胸前,两只手下垂,双脚并拢跳。
3. 播放音乐,幼儿听音乐按节拍蹦跳步。
4. 播放音乐,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。
三、讨论游戏规则
1. 刚才我是怎么找宝宝的?
2. 讨论游戏规则:第一句歌词时,袋鼠妈妈去找一个袋鼠宝宝跳到它面前,第二句歌词请到的袋鼠宝宝站起来,第三句歌词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。
四、游戏结束
1. 教师游戏规则,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游戏。
2.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。
三、音乐游戏教案:洋娃娃和小熊跳舞
设计意图:
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,通过歌曲的学习,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,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表现力。
活动目标:
1. 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。
2. 培养幼儿注意力、想象力、自控能力、敏捷的反应能力。
3. 借助图谱、动作、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。
4.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,结合游戏情节,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。
活动准备:
1. 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,节奏卡片,ppt课件
活动过程:
一、复习歌曲,感受歌曲的节奏
1. 教师出示木偶--洋娃娃和小熊。
2. 复习歌曲,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。
二、引导幼儿探索,为歌曲创编节奏
1. 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,进行分组创编,请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