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史诗级的电影,一段真实的历史

《赛德克·巴莱》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台湾,讲述的是原住民赛德克族与日本殖民者之间的斗争。这部电影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——雾社事件,通过一个原住民领袖莫那鲁道的视角,展现了赛德克族对于权利、自由以及信仰的追求。
影片的开始,是一群原始部落的人在山林中狩猎。在他们的文化中,要想成为真正的男人,就要割下敌人的头颅。当年15岁的莫那鲁道,在狩猎中勇敢地射杀了一头野猪,却遭遇到了敌对部落的人。他勇敢地冲了上去,割下了敌人的头颅,英雄凯旋,脸上纹上了象征男人的图腾,可以经过彩虹桥让祖灵接受。
信仰的力量,民族的骄傲

随着《马关条约》的签署,日本的野心逐渐显现,开始想要统治台湾。日本人武力入侵攻打山林深处的部落,赛德克族人强烈抵抗,但伤亡惨重。莫那鲁道是赛德克族人的头目,即使心有不甘,他还是选择了忍辱投降。赛德克族人被迫受日本殖民政府的压迫和剥削,男人必须服从劳役不得狩猎,女人不再能编织彩衣,被强制派遣帮佣。
在这漫长的压迫统治中,莫那鲁道并没有放弃。他暗地里收集火药,等待时机。当两种文明碰撞时,他这样说:“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,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!”即使已经被奴役多年,最终莫那鲁道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抗。
战斗的场面,心灵的震撼

电影中,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战斗场面。在雾社公学校的运动会,赛德克族勇士们血祭祖灵,与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鲜血、残肢、断头,伴随着美到让人难以呼吸的山川河流,这样的镜头下,也就适合伴奏着关于先祖训诫的画外音,这也让《赛德克·巴莱》些许具备了一点点泰伦斯·马利克在《细细的红线》中的诗性气质。
人性的光辉,信仰的坚守
影片中的人物设置,都是充满了血肉之情和立体感的。无论是莫那鲁道对侵略一直未变的反击决心,还是铁幕瓦利斯对于赢得莫那鲁道成为英雄的尊严,都是人性光辉的闪光。
当年轻时的莫那鲁道取下异族人头大喊:“战死吧,赛德克”时的坚决和杀气,就让人不禁感叹他到底有多少的能量。随后莫那鲁道背着死去的父亲时的嚎啕大哭,赛德克杀死日本人时女人哭喊和配乐悲壮的女声歌谣,赛德克女人与孩子分别一同上吊自杀的场景,还有花冈一郎忍痛杀死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,那些直入人心的惨烈悲痛,那些哼唱出生命信仰的歌谣,没有一部电影能够使我在人性角度面前显得如此无助如此震撼。
一部电影,一份感动
《赛德克·巴莱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,更是一部让人感动、让人思考的作品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压迫下的坚韧与不屈,看到了信仰的力量,看到了人性的光辉。
这部电影让我明白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只要我们坚守信仰,勇往直前,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。正如莫那鲁道所说:“活在这大地的生灵啊,我们将来都会死,可我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呦。”这句话,也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。